当前位置:邦盛首页 > 资讯中心 > 移动资讯 >

“来往”的来历、摇摆,跟阿里的关系

编辑时间 : 2013-09-25 09:22:17  作者:邦盛建站

  在2012年5月份,来自腾讯的邹孟睿加入来往,开始对来往的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进行梳理。

  在社交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来往开始逐渐确定从Web端类Google+转向以移动端为主,聊天功能更强的IM。

  据了解,陆兆禧是来往的重度资深用户,从来往Web端一上线到现在的APP版,老陆(陆兆禧)都是铁杆用户,经常第一时间给到新版本的使用反馈。

  来往的摇摆

  在过去的两年里,来往的确出现过多次产品形态摇摆,但是社交产品的方向一直没变。

  在邹孟睿加入之后的一年里,来往团队通过产品多次反复梳理,最终确定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把产品形态定为IM,产品功能集中在聊天+分享上,产品关键词围绕“熟人”、“移动”、“生活化”来做。

  所谓“熟人关系”是指阿里集团现有业务线都是基于交易的买卖关系,没有社交关系、熟人关系。

  从阿里已经布局的社交产品来看,旺旺、旺信分别在Web端和移动端把买家卖家关系的沟通体验做得够好,陌陌做的是陌生人关系,所以来往在产品形态、功能上 都围绕熟人关系来做,别的关系就不再碰,以熟人关系为主的手机通讯录将是功能重点,而像微信的“摇一摇”、“扫一扫”、“附近的人”这些围绕陌生人关系来 做的功能就不会有。

  所谓“移动”是指来往主要做基于手机移动端的APP,Web端仍保留,但作为辅助,简单来说,来往更重要的任务是为阿里争取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所谓“生活化”就是来往满足生活化场景中社交需求。既然来往定位熟人关系,那么除了分享、聊天,发生在熟人之间的AA制小额支付、音乐分享这些需求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来往以IM的形式得到解决。

  扎堆是来往一个独有功能,idea来自于来往团队的“组团吃饭”。扎堆形式介于“话题”和“圈子”之间,用户被朋友正在讨论的话题吸引,然后加入讨论,参与的人数成几何倍数增长,话题也被越来越多的朋友们看到,分享和聊天的功能都实现了,实现形式也更多样灵活。

  来往与阿里的关系

  做来往的过程,来往团队发现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是思考来往与电商的关系或者说跟阿里各个业务块的关系。

  尽管作为阿里自家产品,来往团队一开始却非常排斥与电商元素有任何关联,甚至觉得只要一关联,社交就不纯粹了,跟阿里的任何业务也不会搭边。

“来往”的来历、摇摆,跟阿里的关系

分享到: 0
+1
0
邦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二维码扫一扫,进入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