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邦盛首页 > 资讯中心 > 电商资讯 >

苏宁云商开银行?电商金融化的分叉路口

编辑时间 : 2013-08-24 14:27:00  作者:邦盛建站

昨天(8月21日),市场爆出一则重大新闻:苏宁正式向媒体确认,该公司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设立“苏宁银行”的消息。据悉,苏宁目前已经注册了“suningbank.com”域名。在电商金融攻城略池的硝烟下,作为国内排行第三的B2C电商平台,苏宁此时申请银行牌照意欲何为?电商平台衍生出的金融属性是否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阿里金融为何无意办银行?

  电商平台以做网购起家,电商金融化则是平台数据积累和信用记录运用的必然发展趋势。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和银行信用有效对接。目前,银行和电商平台是两个信用积累比较详实,具备信用数据运用潜能的绝佳数据池。

  在表现上,银行数据积累时间长,结构化特征不明显,且大多数缺乏敏锐的数据意识;电商平台作为信用领域的后起之秀,本身就是天天和流量、数据打交道,靠网上的交易信息流获得商品销售,并聚集黏性,因此层次化、结构化更加完整,对数据流的反应也比较敏捷。

  电商(上溯到零售业)做到一定程度,衍生出金融属性也就不足为奇了。沃尔玛曾一度想设立银行,但美国监管层不放行,理由是破坏银行生态,容易对美国社区银行、中小银行造成致命威胁。从本质上分析,电商金融化看似“跨业”,其实是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合二为一。银行和电商其实代表了两种流量,一个是资金流,一个是商品交易的信息流。随着电子化程度的提高,直接拥有商品交易平台的电商开始后发制人,因为消费者直接通过电商这个前端来实现货物的购销和消费能力的表达,而不需要手握大量现金去菜市场做直接交易。所以,通过第三方支付,电商实现了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对接,完成了传统意义上只有银行才具有的支付和信用功能。

  苏宁云商此时提出申请,开办苏宁银行,是蓄谋已久还是刚好借了监管层“允许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之东风呢?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电商金融化的开始:电商与银行之间的金融合作。

  电商金融化最开始的表现是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其功能是网购支付、水电煤气等生活支付以及转账、还款。到了第二个阶段,电商数据、信用积累羽翼丰满,开始谋求和银行合作开发信贷业务,这是商业信用对接银行信用的良好体现。如阿里巴巴早在2007年就和建行、工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发网络信贷,业务覆盖浙江、上海、福建等地。但由于信贷审核、风控观念以及利益分配存在根本冲突,最后还是分道扬镳。这也充分说明,电商生态的信用和银行生态的信用对接需要一个转换机制,而这个机制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才能顺利产生。目前京东与中行合作的供应链金融,B2B平台慧聪网、敦煌网等采用的仍是电商+银行的模式,只不过银行在电商面前做了更大的让步。短期来看,双方各取所需,电商获得了银行的资金流,而银行获得了商品信息和交易流,避免了被“后台化”。但久而往之,合作难免不生缝隙。

苏宁云商开银行?电商金融化的分叉路口

分享到: 0
+1
0
邦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二维码扫一扫,进入官方网站